WEIHUA NEWS
卫华集团:向“新”求“质”引领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11
访问量168
手机阅读

在起重装备制造领域,卫华集团打造了行业内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起重产品序列,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今天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起走进卫华集团。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葛玉珍:我现在是在卫华低碳智能产业园,在我身后,企业最新研发的空间机器人正在调试应用,用于滑轮装配线的上下料工序,像这样一个滑轮片重达几十、上百公斤,人工作业起来费时费力,有了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不同于常见的机械臂,这台空间机器人通过AI控制算法、预测性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传感技术的融合应用,可实现精准抓取、智能搬运。

河南蒲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磊:来的物料无论是大小还是位置的高低,是否侧向偏移等等所有的问题,AI相机都可以自主去识别,并且通过后面的AI算法,选择一条最佳的路径,让整个来料以及我们的下游产线完全结合。

在空间机器人的加持下,滑轮装配线的综合生产效率相比以前提高了将近5倍,起重范围从0.05吨到50吨不等,还能灵活适应卷材、棒材等不同搬运场景。

卫华集团副总裁 丁海洋:运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200米每分钟。运行精度的话,传统起重机大概是3到5毫米。我们的空间机器人最高的精度我们可以达到0.02毫米。

作为行业龙头,卫华集团还建设了工业互联网,为全球起重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葛玉珍:这里就是卫华集团的大数据中心,大家看这块大屏上,实时更新的就是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3万多台起重机的运行情况,可以看到这一台位于贵州省的起重机正在线作业。

通过互联互通,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大块头”有了贴心管家,每一台机器的活跃状态、起吊次数和工作时长都在实时更新。如果“生病”了,工程师还可以在线诊疗。

卫华集团数字科技中心运维专员  苗肖倩:现在我们江西这个区域,这个紫色的图标就代表我们在这个区域内收到的163个工单,那么我们的工程师会通过系统对这些工单进行远程运维。

河南卫华研发部电气工程师  纪帅朋:通过智慧平台,在中控室就可以远程操作、远程调试,省去路程上花费的时间,提高售后服务效率。

有了远程号脉和隔空诊断的绝活,越来越多同行选择把远程维修服务业务嫁接在卫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卫华集团正在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造超级智能工厂。

【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专访】

卫华集团董事会主席韩红安:紧盯高端化 以品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卫华如何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记者专访了卫华集团董事会主席韩红安。

卫华集团董事会主席  韩红安: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然后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所以民营企业更放心更大胆地去发展,去创新、去投资,去为经济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栋:我们知道卫华集团这几年一直把创新作为自己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未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引领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我们准备怎么样继续大显身手?

卫华集团董事会主席  韩红安:我们每年在不同的阶段会拿出4%到6%,至少4%这样一个收入的百分比去投入到技术创新。目前是在全球这个建设运营了7个研发中心,有很多项技术目前都是国内领先,然后处于国际的先进地位。卫华的北京软件院,我们研发了我们行业的全球第一个叫AICrane,就是智能操作系统,打造了卫华的一个起重机的互联网运维平台,远程地监控,远程地服务,远程地诊断,效果就非常好,对我们客户那边的生产经营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栋:那么在深入融入“一带一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咱们卫华集团还有什么样的未来布局和规划吗?

卫华集团董事会主席 韩红安:国际化是卫华集团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我们海外收入比重超过50%,然后沿线的国家80%以上我们都有合作。我们计划用3到4年的时间,卫华集团的海外营收达到50%左右。中国制造业出海,我觉得有两个点比较关键,一个是本土化,到任何一个国家要先了解,再融入再发展,然后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走出去之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点。通过科技创新,让我们客户的能耗降下来、安全提上去、质量提上去,促进整个生态的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一个高端的中国民族工业品牌。